上海軌道交通COCC網絡平臺及大數據服務項目
查看更多服務內容
達實智能為長沙市軌道交通4號線一期提供綜合監控系統、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的整體解決方案,合同金額為1.15億元。
技術創新
1、多系統集成,監控規模約27萬點
綜合監控系統是各個專業系統之間信息互通、資源共享的大型綜合軟件平臺,
集成了下列系統:變電所綜合自動化系統(PSCADA)、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(BAS)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(FAS)、站臺門(PSD)、防淹門(FG)、集中UPS(UPS)等;
互聯了下列系統:信號系統(SIG)、自動售檢票系統(AFC)、門禁系統(ACS)、專用廣播系統(ZPA)、專用視頻監控系統(ZTV)、乘客信息顯示系統(PIS)、通信集中告警系統(TEL/ALARM)、專用時鐘系統(ZCK)、供電運行安全管理系統(WF)、扶梯系統等。
綜合監控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軟件架構,實現軌道運營兩級管理、三級控制的運營需求,平均站級監控規模超過1萬余點,線路規模超過27萬點。
2、電力系統程控并發執行
綜合監控系統深度集成了電力監控子系統,并且對常用的電力系統程控卡片(416組)進行了詳細設計和部署,實現程控并行操作,全線接觸網停電/送電總時長<100秒,有限節省了調度操作時間,為軌行區的夜間作業爭取了更多時間。
3、根據用戶角色和權限自動調用系統模塊
綜合監控系統實現了統一的用戶管理和權限管理功能,并且模塊化設計HMI,在同一臺工作站上,不同角色的用戶登錄以后,系統自動調用對應權限的系統功能,自動切換對應的菜單項和軟件模塊。在中心可實現全線定制化菜單服務功能,實現統一調度與管理。
4、用戶管理的個性化與同步功能
地鐵線路分中央級用戶,線控級用戶,站級用戶(軸星站、衛星站)等適用范圍都不相同,根據用戶級別、管理區域,實現用戶定制和所在層級的同步更新。
5、擴展了BAS結構適用性
針對不同設計院、不同設計風格,以模式控制為例,在區間隧道模式設計上有以站為單位,有的以區間為單位;在小系統設計上有的以全站群控,有的以AB端群控,有的以正常工況獨立、災害工況群控,有的以完全獨立分散型等。通過對多種設計風格的分析與實踐,形成了統一的結構模式,適用于各種變化組合。
5、簡化數據流程和提高數據利用率
以設備表為基礎對象,由設備表產生生產數據,關聯信息管理。設備表直接產生變量表,變量表直接產生報警表和提供組態界面的設備信息,根據組態的數據自動定位設備所在頁面。以設備表為基礎數據點,實現信息變更管理,故障信息記錄與跟蹤。
管理創新
1、模塊化設計和標準化設計
為了便于項目管理,節省后期項目現場調試時間,該系統在設計之初,統一各個接口之間的物理方式和接口協議,點類表分段規劃,有效節省了接口調試時間;對現場箱柜進行了分類設計,實現箱柜整體可互換,解決了現場施工的困擾;采用EPLAN軟件統一設計箱柜,簡化出圖流程,通過圖形與表格的交互式開發管理,提高數據利用率和可開發率,實現生產數據快速導入,實現設備采購數據的快速導出,同時也為后續高效模版奠定了基礎,提高了柜內成套的效率。
2、實驗室100%模擬測試
綜合監控系統與數十個系統和專業之間存在接口,每個車站平均監控點超過1萬點,為了節省接口調試時間,提高現場調試階段效率,綜合監控系統在前期組織相關接口方進行全面的工廠/實驗室模擬測試,搭建與實際應用環境一致的工廠環境,實現100%模擬對點測試,極大提高了項目現場的接口調試效率;在試運營前期,運營介入的所有專業整改問題庫中,合計問題超過3500項,其中綜合監控專業相關的僅有3項。
3、最佳項目管理
鑒于項目的復雜性,協調專業多,工期緊等特點,達實在設計聯絡、深化設計、供貨組織、安裝督導、實驗室測試、接口調試、系統聯調等各個環節中,采用達實自主知識產權PM工程管理軟件管理工程進度,最終實現項目資源和工程進度的最佳配合,以及與客戶、管理單位及分包單位間的良好的協調,使得各方協作更為緊密,項目管理更為有效,連續2017/2018年被業主單位授予“優秀項目部”、“優秀項目經理”等獎勵。